第223章 再讨黄巾
    衙署旁,一处宅院内。    对比杨府的热闹,这里的热闹,显得冷清许多。    杨昭成亲的时候,并没有忽略刘辩,让人送来好多东西,算是他们也参加喜宴,但是刘辩的脸上,一点也开心不起来。    “母亲是否觉得,杨太守现在的做法,和当初的董卓一样?”他懊恼道。    杨昭把他们控制起来,留在这个宅院里,无法离开半步,差不多就是当时董卓把他们控制起来的状态。    何太后迟疑了片刻,慢悠悠地倒了一杯酒,喝了一口,这酒香醇,酒味浓郁,俏脸瞬间升起了红晕,一会后才说道:“我情愿落在杨太守手里,也不愿被董卓控制。”    想到董卓的可怕,刘辩浑身一颤。    杨昭对他们很好。    虽然不做皇帝了,但杨昭对他们应该有的尊重,还是会有,不像董卓那样乱来。    “我们曾说过,以后当个普通人。”    “在这里虽然无法出门,但也是普通人,吃喝穿用皆无忧,我没别的要求。”    “也许等到外面的战乱平息,我们才可以恢复自由。”    何后没有刘辩的懊恼。    能活到现在,有一个安稳的地方,不用担惊受怕,已经很满足,直接不去想太多。    她坚信,杨昭不会对他们母子如何。    刘辩点头道:“也许母后说得对。”    因为离开杨昭,他们还不知道能做什么。    流浪天涯?    还是被其他诸侯捉了,控制在手中?    如果落入其他诸侯手里,他们认为不一定有跟在杨昭身边舒服,还是躺平吧!    “母亲是否觉得,杨太守很好?”刘辩试探地问。    何后一怔,明白儿子试探的是什么意思,脸颊又红了。    不知道是醉意的红,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。    她十来岁嫁给刘宏,现在才三十出头。    正是如狼似虎,最容易感到寂寞的年纪,可惜杨昭不是曹贼。    “胡说什么?”    何后反应过来,娇斥一声,但逐渐出神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    与此同时。    郑家。    杨昭大婚的事情,全城无人不知,郑泽作为郑家的代表,送了一些贺礼过去,本来什么都不想送,但不送又不太行,只能破费。    但是送礼途中,郑泽看到很特别的一幕。    “我亲眼看到,杨昭那个亲信方锐,送了好些酒水去那个院子,说明里面住着的,是对杨昭比较重要的人。”郑泽回来后,首先说道。    他们始终认为,那个屋子是反击杨昭的突破口。    但又无法窥探里面的秘密。    郑钧冷声道:“继续盯着,我就不相信,杨昭会隐藏得那么好。”    “我明白了。”    郑泽点头道。    ——    深夜,宴席终于结束了。    杨昭有七八分醉意,被貂蝉扶着回到房间里。    貂蝉很知趣地关上房门,把空间留给杨昭,还有三个夫人。    此时的三个夫人,坐在榻上,听到门开了,同时抬头看去,先是欣喜,然后害羞,扶住自己夫君,坐回到榻上。    “夫君!”    她们齐声说道。    杨昭缓了缓酒意,把她们搂进怀里,抱住她们三人。    董白在左,甄姜在右。    蔡琰依偎在中间。    董白浅笑道:“夫君肯定在想坏事。”    洞房花烛夜,能有什么坏事?    她们的脸瞬间红了。    杨昭笑了笑道:“你们把我想得那么坏。”    蔡琰轻声道:“夫君本来就很坏。”    甄姜道:“我把蜡烛吹熄,夫君先休息,等会我再来伺候你。”    “不用!”    杨昭拉住她的手,再把人拖到怀里。    甄姜娇哼一声,身子软软绵绵,无限娇羞,蔡琰和董白也是如此,既然不想吹熄蜡烛,她们就为杨昭宽衣,洞房花烛……    第二天早上。    杨昭的酒完全醒了,看了看身边的三个夫人,揉了揉腰部,拉过丝被,盖在她们身上,再把貂蝉喊进来守着照顾。    成亲这件人生大事,就这样结束了。    杨昭起来之后,并没有闲着,直接到衙署上班,毕竟在涿县回来那么久,他还没怎么亲自处理过政务。    “主公怎么来了?”郭嘉惊讶道。    成亲的第二天就来上班,主公也太敬业了。    杨昭笑道:“奉孝居然酒醒了?”    昨晚喝得最厉害的,就是他和典韦了。    闻言,郭嘉哈哈一笑,如果不是荀攸去找他,硬是把人拖出门,早上绝对起不来。    “明光能保持自律,很不错。”    毛玠赞赏了一句,又道:“不像奉孝,沉醉酒色,很损身体。”    “要奉孝戒了酒色,还不如杀了他。”    贾诩笑了笑道。    郭嘉点头认同,哈哈笑道:“知我者,文和也!”    众人简单地笑闹了一会,马上投入工作,杨昭处理内政,又有荀攸和公节在身边辅助,很多事情都容易解决。    新婚燕尔的。    杨昭在衙署待不久,又得回去看看三位夫人。    这样的日子,眨眼间过了几天。    “主公,有一份从临淄来的命令,是焦使君发出的。”李儒走进衙署道。    焦和的命令?    杨昭打开竹简上的泥封,看了一会,皱眉道:“焦使君说,青州和兖州之间,最近黄巾活跃频繁,他联合了兖州刺史刘岱,准备出兵剿灭两州之间的黄巾军,首先调用我们北海兵马出战。”    焦和会主动对黄巾出战?正常来说,他是不敢这样做,现在的焦和,胆子有点大了。    “主公认为如何?”李儒问道。    杨昭看了看手里的命令,无奈道:“焦使君说,得到命令的三天之内,必须集合士兵赶到临淄找他,一定要出战,命令不可违,谁让他是青州刺史,只能出战,你去把众人喊过来。”    一会后,毛玠他们,全部集合在衙署正堂上。    “文和随我出战,其他文官留下负责内政。”    “我不在的时候,以毛公为主。”    “武将里面,伯平、文远、叔至、文柏和子义,你们马上回去,集合两万人,在营地等我,其他兵力留守北海。”    杨昭把出战的命令说了说,又做出各种安排。    “是!”    众人应道。    毛玠在他们当中,辈分最高,可以服众,闻言微微点头。    杨昭想到另外一件事,又问:“锻造武器一事,好像是文优负责跟进,现在如何了?”    “已经打造出三千多把环首刀。”    “全部送到营地,我等会到营地测试新武器的强度如何。”    杨昭又道。    有出战任务的将领,马上回去点兵集合。    /109/109508/29331474.html